在水利工程中,大壩是調節水資源、防洪發電的重要設施。然而,隨著時間推移和自然環境的變化,許多大壩在運行過程中會出現滲漏問題,這不僅影響其結構安全,還可能對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構成威脅。因此,
大壩堵漏施工成為保障水利設施穩定運行的關鍵環節之一。
滲漏成因與危害
大壩滲漏主要來源于地基不均沉降、混凝土老化開裂、施工縫處理不當或接縫止水失效等。當水流通過這些薄弱點長期滲透時,可能引起內部侵蝕、管涌甚至潰壩風險。特別是在雨季或汛期,微小的滲漏隱患也可能演變為重大安全事故。
堵漏技術類型
根據滲漏部位和程度的不同,常用的堵漏方法包括:
表面封閉法:適用于裂縫較小的情況,通過涂抹防水涂料或聚合物砂漿覆蓋裂縫,阻止水分繼續侵入。
注漿堵漏法:將高分子材料或水泥類漿液注入裂縫或空隙中,填充并固化后形成阻水層,廣泛應用于地下結構及基礎處理。
帷幕灌漿:用于大壩基礎防滲,通過鉆孔將漿液注入巖體裂隙,形成連續的防滲帷幕,有效降低滲透壓力。
化學灌漿:適用于細小裂縫或需快速凝固的場合,采用環氧樹脂、聚氨酯等材料進行滲透加固,具有良好的粘結性和密封性。
施工要點與難點
大壩堵漏施工需要結合現場地質條件、水文特征以及結構現狀綜合分析。施工前應進行全面檢測,如使用超聲波探傷、紅外熱成像等手段確定滲漏路徑。施工過程中還需注意控制灌漿壓力,避免對原有結構造成二次損傷。此外,由于部分作業需在水下或高濕環境中完成,對材料的耐久性和施工人員的技術要求很高。
實際應用案例
以某大型水庫為例,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壩體存在多處滲漏點。經過專業評估,施工單位采用了“注漿+帷幕灌漿”聯合方案進行治理。首先對可見裂縫實施化學注漿封堵,隨后在基礎部位布設灌漿孔,逐步注入復合型水泥漿液,最終成功構建起一道有效的防滲屏障,使滲流量顯著下降。
結語
大壩堵漏施工雖不顯山露水,卻是維護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的重要一環。它考驗著工程師的專業判斷和技術水平,也體現了現代工程技術在應對自然挑戰中的智慧與力量。隨著新材料、新工藝的不斷發展,未來的堵漏工程將更加高效、環保,為人類守護好每一座水上長城。